《童年即景》是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于1838年创作的一部钢琴套曲,由十三首曲目组成,是舒曼对童年的回忆。
这是YouTube的链接:
舒曼《童年即景》
国内的朋友可用这个链接:
舒曼《童年即景》
下面是各首小曲的大致描述。
1. 异国和异国的人们
这首钢琴曲是作者在法国所作,所以标题为《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平稳的四分音符杂着不安的附点节奏,而伴奏声部却是华尔兹的分解和弦,代表作者无法融入这浪漫的国度。
2. 奇怪的传说
突变的节奏使乐曲显得夸张活泼,仿佛古怪离奇的故事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捉迷藏
上上下下飞快跳跃的顿音逼真地展现出孩子们你躲我藏,追逐游戏的场景。
4. 孩子请求
亲切温柔的旋律充满稚气,并带有祈求,幻想的情绪,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提出请求期待答复时的神情。
5. 心满意足
欢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声部轮番出现,内声部固定的切分节奏,丰满的和声都微妙地刻画了孩子得到所期望的东西后满是幸福的心理。
6. 重要事件
夸张而单纯的顿音,呆板的节奏,呈现出孩子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令人发笑。
7. 梦幻曲
这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广为流传。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怡甜美的诗意,把人带人梦幻境界。
8. 在壁炉旁
柔和舒展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一副充满融融之乐,和谐温暖的家庭图景。
9. 木马游戏
在持续音上奏出切分节奏的旋律简洁生动,使人联想到前后晃动的木马和木马上兴高采烈的小骑士。
10. 过分认真
跨小节的绵绵不断的切入音构成严肃单调的主题,恰当地描绘出孩子努力思索的神情。
11. 惊吓
平静的主题交织着紧张的半音经过,给音乐笼罩上一层恐怖色彩,刻画了儿童听到鬼怪故事后害怕惊恐又好奇的心情。
12. 入眠
晃动的节奏加上卡农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摇篮曲般温和宁静的气氛,中间的转调更增添了曲调的梦幻色彩,最后平静舒缓的音乐表明孩子已酣然入睡。
13. 诗人的话
这首终曲是以成人的口吻写成,旋律悠缓,蕴含着迷惘惆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亡妻克拉拉的思念,于第一首形成呼应。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