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马友友发布了他主持制作的音乐节目,“来自巴赫的灵感(Inspired by Bach)”。这是一套音乐视频录像,它以巴赫著名的作品《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六首》为音乐基础,与歌舞伎艺术家坂东玉三郎、花园设计师朱莉•莫尔•梅瑟维、编舞家马克•莫里斯等六位艺术家合作,试图通过巴赫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联系和表达,诠释和探索巴赫音乐的激情和变革力量。
众所周知,巴赫300年前创作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六首》是一部音乐杰作,不仅对大提琴,在整个音乐史上这部作品都创造了一个里程碑。这样的作品往往被“顶峰”“难于超越”这些概念固化在那里。当马友友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和诠释这样的作品时,被有些人认为“污化了经典”,走一条“歪道”,“脱离了他古典音乐家的本职”。
和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不一样,音乐作品有一个二次创作的问题。对文学和绘画作品而言,作者用语言或形象色彩表达的东西永远不会变化(文学翻译除外),而音乐作品则不一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把音乐作品呈现给大众时,需要演奏者作为媒介,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音响。即使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注了详细的演奏要求和表情术语,同样一部音乐作品仍然会有十分不同的演绎方式。这样一来,作为作曲家作品的乐谱只是一个酒瓶,它里面必须有酒,那酒就是演奏者对作曲家作品的感受,思考和发挥。你见过一部从没有被演奏过的音乐杰作吗?
下面来欣赏两段音乐。
这是由小提琴泰斗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小提琴新秀杜埃纳斯(Maria Duenas)演奏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中的第24首。《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是很多小提琴演奏家望而生畏的作品,而这第24首更是其中技巧和表达的极品。敢录制《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演奏家不多,帕尔曼1972年的录音,
奠定了这部作品的演奏基调。今年(2025)23岁的西班牙小提琴家杜埃纳斯推出了挑战《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录音。比较一下,你对此有何感觉?不管从演奏,表达,音色,录音技术,杜埃纳斯的演绎是不是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新酒的味道?
帕尔曼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中的第24首(1972年)
杜埃纳斯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中的第24首(2025年)
(2025年4月)